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大连市法律援助办法

时间:2024-07-23 09:30:3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1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法律援助办法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人民政府令

第73号



  《大连市法律援助办法》业经2005年9月14日大连市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夏德仁
  
二○○五年九月十四日


大连市法律援助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及《辽宁省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办法获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员提供的法律咨询、代书、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机构,是指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承担法律援助工作的专门机构。
  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者安排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
  第三条 市及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援助工作的监督管理。
  市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律师协会章程对依据本办法实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
  第四条 市及县(市)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协调。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挪用。
  第五条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审查、受理公民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并对法律援助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吸收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具备法律专业知识、自愿参加法律援助的人员组成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参与法律援助工作。
  第六条 鼓励社会支持、资助法律援助事业。法律援助人员在承办法律援助事项中需要查阅、调取、复印相关资料和依法取证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并减收或者免收相关费用。
  对单位和个人向法律援助事业提供的捐助,符合国家规定的,允许税前扣除。
  第七条 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 公民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且能够提供相应证据材料的,可以就下列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临时救济金、遗属津贴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七)请求给予工伤待遇的;
  (八)主张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九)残疾人(含退伍伤残军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
  (十)与公民基本生存条件密切相关的,且法律援助机构认为确需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申请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被认定为经济困难:
  (一)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
  (二)灾民接受生活救济的;
  (三)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证明其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
  (四)经法律援助机构审查确实无力支付费用的。
  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应当如实载明申请人家庭人口、劳动能力、就业状况、家庭财产、家庭月(年)人均纯收入和来源、生活变故及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对其经济困难是否认可等详细情况。
  第十条 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第十一条 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审查。
  第十二条 公民就本办法第八条第(一)至第(六)项规定的事项申请法律援助,向义务机关所在地或者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公民就本办法第八条第(七)至第(十)项规定的事项申请法律援助,向申请事项处理机关所在地的同级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没有处理机关或者暂时无法确定处理机关的,向申请人住所地或者申请事项发生地县(市)区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三条 刑事诉讼中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级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请由看守所在24小时内转交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关证件、证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协助提供。
  第十四条 同一法律援助事项,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都有权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法律援助机构申请;申请人向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由最先收到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申请事项在全市有重大影响的,可以由市法律援助机构直接受理或市与县(市)区法律援助机构联合受理。
  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因受理申请发生争议时,由共同的上一级司法行政部门指定受理。
  第十五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二)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经济困难证明;
  (三)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材料。
  第十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可以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说明理由,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七条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通知有异议的,可以向确定该法律援助机构的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审查和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的工作人员是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近亲属或者与申请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审查和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的工作人员回避,由本人或者申请人提出,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主管的司法行政部门决定。
  第十九条 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10日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审判的,可以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副本送交审判地的法律援助机构。
  第二十条 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提供法律援助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3日内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确定的承办人员名单回复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一条 法律援助人员接受指派或者安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当向有关机关、单位提交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制作的法律援助文书;为受援人保守秘密;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拖延或者终止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收取受援人及其亲属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二条 在实施法律援助的过程中,受援人有权了解为其提供的法律援助事项的进展情况;有证据证明法律援助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受援人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审查核实后做出是否予以更换的决定。
  第二十三条 受援人有义务如实陈述法律援助事项的事实与相关情况,及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协助法律援助人员调查案件事实;在法律援助事项和受援人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时,受援人应当及时告知法律援助人员或者法律援助机构。
  第二十四条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核实的,终止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经济收入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
  (二)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被撤销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提供虚假材料的;
  (五)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
  第二十五条 经有关法律援助机构协商一致,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将全部法律援助事项转交其他法律援助机构或者将部分法律援助事项委托其他法律援助机构办理。
  全部法律援助事项转交的,该法律援助事项的权利和义务由接受转交的法律援助机构享有和承担,但办理结果应当告知转交的法律援助机构;委托部分法律援助事项的,受委托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照委托书要求的时间、内容及时完成委托事项,并将办理结果送交委托的法律援助机构;无法完成、不能及时完成或者送交有困难的,应当及时告知委托的法律援助机构。
  第二十六条 市法律援助机构根据法律援助资源配置的需要,对本市内法律援助事项的转交、委托事宜进行协调。
  第二十七条 法律援助事项办理结束后,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按规定向法律援助机构报送有关的法律文书副本或者复印件以及结案报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前款规定的材料后,应当从法律援助经费中向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法律援助人员支付法律援助办案补贴。补贴标准按照大连市司法局、财政局公布的《大连市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违反本办法,拒绝受理公民提出的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申请或者受理后不履行法律援助责任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国营企业工资改革试行办法》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 财政部 国家计委


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国营企业工资改革试行办法》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 财政部 国家计委 国家经委 中国人民银行



废止理由: 适用期已过, 自行失效


我们制定的《国营企业工资改革试行办法》,业经国务院审查同意,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企业工资改革,是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活力,以利于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各地区、各部门要花大气力抓好这件事。要建立和充实专门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有关规定,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以保证工资改革的顺利进行。
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的办法,是在第二步利改税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企业工资制度的一条新路子,今年主要先在条件成熟的国营大中型工交企业中试点,试点的面不要太宽。商业外贸、饮食服务、城市公用、物资供销等企业,由于情况复杂,只能选择个别企业试点。实行这
一办法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是:能保证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任务正常,管理基础较好,制度健全,领导班子较强,近年来经济效益较好(特别是上缴税利稳步增长)。实行这一办法的企业,要制定实施方案,按照隶属关系,报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各地区、各部门的试行方案
,要报经劳动人事部、财政部(或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批准。
目前暂不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的国营企业,可继续按照国发〔1984〕55号文件、国发〔1984〕124号文件和国办发〔1984〕35号文件的规定,进行自费工资改革。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发〔1984〕124号文件的要求,合理核定企业的留利水
平和留利中各项基金的比例。
企业无论实行哪一种办法,都要认真搞好内部的工资制度改革,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层层落实。今年,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负担能力,用一部分资金进行内部工资改革。企业内部工资改革,采用什么分配形式,实行何种工资制度,由企业根据实际
情况自行制定。企业用于内部工资改革的资金来源,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工资标准不要突破劳动人事部拟定的企业参考标准水平。企业内部工资改革所需的资金,实行挂钩浮动办法的企业应从核入工资总额的奖励基金及今年随经济效益提高而新增的工资中支付;不实行挂钩浮动办法
的企业应从留利中的奖励基金中支付,不得进入成本。用于企业工资改革的资金中,要留一部分用于发放奖金,用于调整工资标准的部分,掌握在人均每月五元的限度之内(一九八四年以来已简化归并了工资标准的企业,今年改革工资标准的资金要与一九八四年合并计算,不得超过五元,
已超过的,今年不再调整工资标准);用于其它工资改革方面(包括升级、浮动升级等)的资金,要加以控制,适当安排,不能增加过多,一般企业掌握在人均每年增加一个月平均标准工资以内,经济效益很好的企业,可以掌握在人均每年增加一个半月平均标准工资以内。企业进行内部工
资改革的方案,要报上级劳动部门审查备案。
各地区、各部门中一九八四年已经按其它办法实行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原则上应改按国发〔1985〕2号文件和《国营企业工资改革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今年难以改变的,要在一九八六年改过来。但今年也要按规定缴纳工资调节税或奖金税。
在国营企业试行工资改革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违反。这要作为一条纪律,以避免消费基金的增长失去控制。

附:国营企业工资改革试行办法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关于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的规定
(一)实行范围
按照国务院《通知》的规定,国营大中型企业(指按第二步利改税的规定划分的大中型企业,下同),一般均属于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的范围。但是国家已经批准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办法的企业和已实行财务包干的军工、农口企业,仍按原规定执行。
属于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的范围、但目前尚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以及其他国营企业(包括微利企业、亏损企业、小型企业),可继续按照国发〔1984〕55号文件、国发〔1984〕124号文件和国办发〔1984〕35号文件规定,进行自费工资改革。这些企
业的税后留利水平仍按照第二步利改税核定的比例不变,但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发〔1984〕124号文件的规定,认真核定企业留利中各项基金的比例。
对已经实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建筑施工企业,由国家计委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下,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出改进的办法,经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对已经实行了吨煤工资含量包干的煤矿企业,由煤炭
部按照上述原则制定出改进的办法,经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二)工资总额基数的核定
各地区、各部门(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同)所属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工资总额基数,由劳动人事部商同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核定,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核定一九八四年工资总额基数的办法是:以一九八三年统计年报中企业的
工资总额(不包括国家规定的十种特定燃料原材料节约奖和副食品价格补贴,下同)为基础,减去一九八四年由于隶属关系改变划出去的企业职工工资,加上一九八四年合理增加的部分,即:1.一九八四年在国家计划指标内新增人员和职工转正定级增加的工资。2.由于一九八三年调整
工资影响一九八四年应增加的工资;如果一九八三年调资已在一九八三年发放了一个季度的新增工资,则一九八四年只应增加三个季度的新增工资;如果一九八三年调资应发的新增工资挪至一九八四年发放,由一九八四年只应增加四个季度的新增工资。3.由于一九八三年增入、转正定级
影响一九八四年应增加的工资。4.企业厂长(经理)在权限之内给3%的职工升级的工资。5.经国务院或劳动人事部、财政部批准新增加的工资、津贴。6.随经济效益提高,而按第二步利改税核定的比例计算的应增提的奖励基金。7.由于隶属关系改变,新划拨进的企业职工工资。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范围内,逐级核定所属国营大中型企业工资总额基数。核定的办法,应按照上述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对按第二步利改税核定比例计算的应提奖励基金数额很高的企业,各地区、各部门可以适当核减其核入工资总额基数的数
额。企业工资总额基数核定后,企业主管部门须通知开户银行监督执行。一个独立核算企业的工资基金只能在一个银行开户,不得在多家银行开户。
(三)挂钩的经济效益指标基数的核定
根据国务院《通知》的规定,国家对各地区、各部门,以上缴税利作为工资总额的挂钩指标;上缴税利基数,由财政部商同劳动人事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等有关部门核定。各地区、各部门对所属企业,应从实际出发,选择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指标,作为与工资总额
挂钩的指标;工业企业一般应以上缴税利作为挂钩指标;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基数,由各级财政部门商同有关部门,在国家核定的上缴税利基数范围内,逐级进行核定。
核定一九八四年上缴税利基数的办法是:一般以按第二步利改税计算的一九八四年应上缴国家的数额为基数;对于一九八四年应上缴国家的数额由于乱削价、处理一次性损失等特殊原因,低于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四年三年平均数的少数企业,应按照三年的完成情况酌情核定。
各地区、各部门的上缴税利基数,只包括,上缴财政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所得税、调节税(或上缴利润);计算当年的上缴税利,还应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
为鼓励企业利用贷款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的企业,用新增利润归还技措贷款和基建改扩建贷款(不包括基建拨改贷),可以按50%的比例视同上缴税利,即:上年还贷视同上缴税利的部分计入上缴税利基数,当年还贷视同
上缴税利的部分计入当年的上缴税利数额。上述办法实行以后,企业归还贷款,不再提取职工奖励基金,只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以后,在价格、税率调整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大时,除经国务院专项批准可对各地区、各部门及其所属企业的上缴税利数额适当调整外,其余一律不作调整。
为了防止企业单纯追求利润,忽视综合经济效益,对企业除核定挂钩指标外,还要分别不同情况规定产品质量、品种、成本、安全、合同履行率等考核指标,如完不成某项考核指标,要扣减一定幅度的工资上浮比例。具体的考核指标和扣减比例,由各地区、各部门确定。
(四)工资总额浮动比例的核定
根据《通知》的精神,全国企业职工工资总额随经济效益浮动的总比例,控制在1∶0.7以内。各地区、各部门的工资总额浮动比例,由各地区、各部门提出意见,经劳动人事部商同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核定后下达。各地区、各部门负责逐级核定所属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工资
总额浮动比例,核定时,要注意掌握;1.为了留有余地,各企业的浮动比例汇总起来,不得超过国家核定给本地区、本部门的工资总额浮动比例。2.要考虑企业的人均税利率、工资税利率等经济效益水平,不仅要将企业一九八四年的经济效益水平同本企业前几年的水平相比,而且要与
同行业的平均先进水平相比,还要考虑不同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难易程度、潜力大小等因素。3.企业的工资总额浮动比例一般在1∶0.3至1∶0.7的幅度内安排。经济效益低、未达到设计能力、潜力大的企业,浮动比例还可以低于1∶0.3;少数经济效益高、潜力小的企业,浮
动比例可以大于1∶0.7。上缴税利下降时,工资总额要相应下浮。为了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下浮的幅度最多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0%。
(五)企业增减人员后工资总额基数的处理
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后,国家对各地区、各部门,除国家规定必须安排的复员退伍军人、转业干部所需增加的工资外,原则上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增加大中专毕业生,应按增人不增工资的办法处理。对于新建、扩建必须增人增工资的,在调整工资
总额基数的同时,要合理调整上缴税利基数。各地区、各部门要参照上述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所属企业增减人员后的工资总额基数问题。企业要严格实行定编、定员,富余人员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自行安排。对企业在国家规定的定员标准之内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减少的人员,
可将其工资额的全部或一部分保留在企业工资总额基数之内。属于企业定员之外的富余人员,减人时要逐步核减工资总额基数。对企业因将产品外发加工和扩散到其他企业生产而成建制或成批划出职工的,也要适当核减工资总额基数。
(六)按浮动比例计算工资增长数额的方法
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应按照上缴税利增长幅度和工资总额浮动比例进行计算。
上缴税利和工资总额浮动比例如果核定为1∶0.7,是指在保证净上缴税利比上年增长1%的前提下,工资总额才能比上年增加0.7%,而不是简单地从上缴税利增长1%中,拿出相当于工资总额0.7%的钱来增加工资。计算公式附后。假定某企业经核定的一九八四年上缴税利
基数为100万元,工资总额基数为30万元,浮动比例为1∶0.7,一九八五年该企业毛上缴税利为120万元,增加20万元,没有调节税,则计算的结果是:该企业按所附公式(一)计算,净上缴税利增加17.93万元,增长17.93%;再按所附公式(二)计算,工资总额
增加3.77万元(新增工资3.77万元进入成本后,影响上缴税利2.07万元。净上缴税利增加额17.93万元,加上2.07万元,等于毛上缴税利增加额20万元),增长12.57%;工资增长与净上缴税利增长的比例关系为1∶0.7。
(七)工资和奖金计入成本的问题
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其按第二步利改税核定的比例计算的核入工资总额基数的职工奖励基金,可以进入成本,同时,取消税后留利中的职工奖励基金,并相应地核减企业的留利数额和调节税率。但以前年度滚存的奖励基金余额,不进入成本,转入企业的工资增
长基金,专项存储,也作为企业自费工资改革和发放奖金的资金来源。
企业职工工资随经济效益提高而增长的部分,当年按月或按季累计预提,计入成本,年终结算。按月(季)累计预提数应按当月(季)累计的净上缴税利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及核定的浮动比例计算。为留有余地,使用数不能大于预提数的百分之八十。
(八)审批程序和试行时间
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的办法,要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地方企业,要自上而下地逐级预报挂钩浮动方案(包括企业工资总额基数、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关数据、企业工资随经济效益浮动的比例的意见等),经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同级劳动部门、财政部门(或
报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再由劳动部门、财政部门(或由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办公室)商同计委等有关部门,在国家批准的工资总额基数、上缴税利基数和工资浮动比例的范围内,自上而下地逐级审批。国务院各部门的直属企业,也要逐级预报挂钩浮动方案,由上级主管部门按上述原
则审批。
为了使企业统筹安排工资改革,经批准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的企业,原则上一定三年不变;如执行中发生特殊情况,必须改变原办法的,要按审批程序报经批准。但工资总额随经济效益浮动的比例,可以先暂定一年,待取得经验、进一步审查之后,再一定几年不变。


二、关于企业内部工资改革的规定
(一)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的企业和继续沿用现行办法的企业,都要在劳动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层层落实经济责任制,进行企业内部的工资制度改革。在企业内部的工资改革中,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体现脑
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繁重劳动和非繁重劳动的差别。在此原则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部分配形式和工资制度。企业进行工资改革,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要征求企业工会的意见,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二)为了使企业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及地区之间的工资标准既有个合理差别,又不致悬殊太大,由劳动人事部提出供各地区、各部门参考的企业职工工资标准。企业在工资改革中自费实行新的工资标准,要按隶属关系,分别由各地区、各部门参照劳动人事部提出的标准审查批
准。
(三)企业领导干部的工资、奖金、津贴等,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四)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的企业,厂长(经理)按照国发〔1984〕67号文件规定给3%的职工晋级所增加的工资指标,包含在企业工资总额随经济效益提高而增长的工资额之内。
(五)职工的工资,在本企业内有效;职工调出企业,其工资由调入单位根据其新担任工作的责任大小、技术繁简、劳动轻重确定。
(六)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系统和保险公司系统的工资改革,除总行、总公司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分公司实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外,地、市、县一级银行和保险公司及其以下的基层单位的工资改革,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方案,经劳动人事部商同有关部门审查
后,报国务院批准。

三、关于控制与调节工资基金增长的办法
为了在宏观上有效地控制工资基金的增长,使企业有计划地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国家将采取如下措施:
(一)对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的企业,开征工资调节税,同时,不再征收国营企业奖金税。企业当年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超过上年工资总额基数百分之七以上的部分,要从企业的工资增长基金中缴纳超额累进的工资调节税。对暂不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
法的企业,继续征收国营企业奖金税。一九八五年,奖金税的起征点提高到四个月。
(二)劳动人事部要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计委、财政部,制定企业工资基金管理办法。企业都要在银行开设工资基金专户,由银行监督工资的支付。其中,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的企业的工资基金专户,要分设工资基金和工资增长基金两个项目。企业的工资基
金,由企业主管部门审定,经各级劳动人事部门和财政等有关部门同意后,由主管部门通知银行,及时存入专户,决不允许逃避银行监督。企业在支付工资、奖金等开支,向银行提取现金时,不得超过专户中的工资基金数额,对于超过的部分,银行一律不予支付。对套支现金的,要给予经
济制裁。
(三)物价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物价管理,决不允许企业乱提物价。如有借改革之机,私自乱提物价的,要分别不同情况给予经济制裁和法律制裁。
(四)加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工作。企业要逐月如实地上报经济效益情况,经委、财政、统计和企业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对虚报多报者,要严肃处理。
(五)各级财税、劳动、银行、审计、统计和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工资基金的审查和监督。会计报表中要增设工资基金表,统计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统计报表。各级财政部门在审批企业决算,以及税务部门在征收所得税时,都要严格审查企业成本,凡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律
剔除,并照章征税,坚决依法办事。对于不顾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损公肥私,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局部利益、违反财经纪律的,要给予经济制裁和纪律处分。

四、加强对企业工资改革的领导
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要做好摸底测算、规划步骤、培训干部等各项准备工作。各级有关部门必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正确发挥经济部门管理经济的职能。劳动人事、财政、计委、经
委、银行、统计、审计和企业主管部门要从全局出发,按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好调查研究、监督检查、协调信息、精心指导,把企业工资改革工作搞好。
本《试行办法》的具体解释,由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办理。

附: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浮动的计算公式

(一)当年上缴税利净增加额=
当年上缴税利毛增加额
上年×------------------
上缴 上年 上年 所 调
税利 上缴+工资×工资×(得+节×0.3)
基数 税利 总额 浮动 税 税
基数 基数 系数 率 率
(二)当年新增工资额=上年工资总
当年上缴税利
净增加额
额基数×工资浮动系数×--------
上年上缴税利基数
注:(1)上缴税利毛增加额是指新增
加工资未计入成本以前的上
缴税利增加额;上缴税利净
增加额是指新增工资计入成
本以后的上缴税利增加额。
(2)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等于或少
于第二步利改税的基数,由
于不存在调节税减征70%的
问题,不乘0.3。
例1.某企业经核定的一九八四年上缴
税利基数为100万元,工资总额基数为30万
元,工资浮动比例为1:0.7。一九八五年毛
上缴税利为120万元(新增工资未计入成本
前的上缴税利),增加20万元,该企业没有调
节税。
(1)当年上缴税利净增加额=
20
100×---------------=17.93万元
100+30×0.7×0.55
17.93
当年上缴税利净增长率=-----×100%
100
=17.93%
(2)当年新增工资额=
30×0.7×17.93%=3.77万元
(当年新增工资3.77万元进入成本后,
影响上缴税利2.07万元。上缴税利净增加额
17.93万元,加上2.07万元,等于上缴税利
毛增加额20万元)
3.77
当年工资增长率=----×100%
30
=12.57%

例2.某企业经核定的一九八四年上缴
税利基数为100万元,工资总额基数为
30万元,工资浮动比例为1:0.7,调节税率
20%。一九八五年毛上缴税利为120万元,
增加20万元。如应纳税所得额大于第二步利
改税的基数,则:
(1)当年上缴税利净增加额
20
=100×-------------------------
100+30×0.7×(0.55+0.2×0.3)
2000
=------=17.73万元
112.81
当年上缴税利净增长率=
17.73
-----×100%=17.73%
100
(2)当年新增工资额=
30×0.7×17.73%=3.72万元
当年工资增长率=
3.72
----×100%=12.4%
30
例3.某企业仍如上例,只是该企业应
纳税所得额等于或小于第二步利改税的基
数,则:
(1)当年上缴税利净增加额
20
=100×---------------------
100+30×0.7×(0.55+0.2)
2000
=------=17.28万元
115.75
17.28
当年上缴税利净增长率=-----×100%
100
=17.28%
(2)当年新增工资额=
30×0.7×17.28%=3.63万元
3.63
当年工资增长率=----×100%
30
=12.1%



1985年7月13日

拉萨市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试行)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政府


拉萨市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试行)

(拉萨市人民政府令第7号 1996年12月3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城市房地产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实施房地产管理,应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房屋,是指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及构筑物。
  本办法所称房地产开发,是指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房地产交易,包括房地产转让、房地产抵押和房屋租赁。


  第三条 房地产权利人应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纳税。房地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在本市规划区域内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活动的应符合本市总体规划布局;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拆改扩建重点保护区域内的房屋。


  第五条 拉萨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与拉萨市土地管理局按照规定的职权划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管理全市的房地产工作。
  拉萨市房产管理局是本市房产的管理部门(下称房管部门),本市各级房管部门依照人民政府划分的职责、范围行使管理权限。
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六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由市人民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出让的每幅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市城市规划、建设、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第七条 房地产开发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应按照《拉萨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由市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八条 土地使用者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由市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出让的土地。


  第九条 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的,应向市土地管理部门、规划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相应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





  第十条 凡在本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必须经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后到市房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从事房地产开发。


  第十一条 在本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应依法纳税,并按规定缴纳管理费。


  第十二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进行开发,并按受本市土地管理部门、房管部门的监督。
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一节 一般规定与房地产转让





  第十三条 房地产交易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贯彻平等互利、等价有偿交易的原则,禁止利用房地产交易进行违法活动,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房地产权利人转让房地产,应按照国家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制度规定向本市房管部门如实申报成交价,不得瞒报或作不实申报。


  第十五条 通过出让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屋建成交付使用时,房屋所有者必须持土地使用权证书到市房管部门领取房屋产权证。各房屋产权单位及个人必须在市房管部门办理产权、产籍登记并领取房屋产权证。凡不具备上述手续的房地产不得进入房地产交易市场。


  第十六条 房屋产权转移时,其房屋使用范围内占用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移;同一幢房屋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权整体不可分割。


  第十七条 房地产交易应符合上列条件:
  (一)企业进行房地产交易,凭房屋所有权证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与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出具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证明书;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买卖房屋凭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公民个人买卖房屋,凭户口所在地房管部门核发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
  (二)出售已经出租的房屋,房屋所有人应提前两个月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
  (三)商品房预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规定;
  (四)安居工程和以优惠价格、补贴价格购得的房屋转让时,应经批准后方可转让,原产权单位有优先购买权;
  (五)房屋共有人将属于自己份额的房屋出售,应提前30日通知其他房屋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其他房屋共有人有优先购买权。


  第十八条 房地产交易应签定房地产交易契约,内容由当事人协商拟定。契约应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姓名(法人名称)、住址、签约时间;
  (二)房屋的座落地点、面积、设施状况、四至界限;
  (三)随之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比例或范围;
  (四)房屋用途;
  (五)房屋价金、支付方式;
  (六)违约责任;
  (七)解决纠纷的途径;
  (八)当事人认为有约定必要的其它事项。
  契约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第十九条 房地产交易契约签定后,当事人应到市房管部门办理立契审核手续,并按规定交纳有关费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第二十条 房屋购买人对购买的房屋,可以进行装修、维修。但如改变房屋结构、用途或扩建新建者,应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市房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转让临街商业营业用房必须向市房管部门交纳房地产转让的房屋增值部分的百分之二十五,由房管部门征收并全额上交财政。其中房屋用地是国有土地的,应缴纳土地增值税、营业税,由土地管理部门在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时代征。
第二节 房屋租赁




  第二十二条 房屋租赁,出租人和承租人应签订书面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限、租赁用途、租赁价格、修缮责任等条款,以及双方的其它权利义务,并向市房管部门登记备案。


  第二十三条 出租房屋应先向市房管部门如实申报,经批准后发给《出租房屋许可证》方可出租。出租人应交纳出租管理费。
  出租房屋管理费标准,出租固定或永久房屋的,按月租金额的百分之六至百分之八收取;出租临时建筑房屋的按月租金额的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收取。


  第二十四条 房屋承租者,应持有关证件到市房管部门登记,经审查合格后发给承租房屋许可证方可承租。承租者对所租用的房屋不得随意转租;如要转租必须经出租方同意,同时到市房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租用房屋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应持市房管部门的房屋租赁证明作为经营场所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第二十五条 出租人不得因交纳管理费而擅自提高房屋租金。拉萨市城市规划区内房屋出租的租金标准受市房管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监督指导。


  第二十六条 市房管部门应加强对房屋租赁的管理,应按规定收取管理费。所收的房屋租赁管理费全部上交市财政,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城市建设。
第三节 房地产抵押




  第二十七条 房地产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依法以抵押的房地产拍卖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第二十八条 房地产抵押事项,应凭土地使用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证书办理。


  第二十九条 房地产抵押,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签订书面抵押合同。抵押合同应包括下列条款:
  (一)抵押人、抵押权人姓名及住址;
  (二)房屋面积、占地面积及对房屋的评估价值;
  (三)抵押期限;
  (四)担保责任;
  (五)抵押权消灭的条件;
  (六)抵押权人处分抵押房地产的方式;
  (七)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的途径;
  (八)当事人认为其它有约定必要的事项。
  抵押合同条款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第三十条 抵押人就已经出租的房屋设定抵押权时,原租赁关系继续有效。


  第三十一条 同一房地产设定数个抵押权时其抵押担保债务之和不得超过该房地产总价值的百分之七十五。
  设定抵押的房地产,由市房管部门对其价值进行评估。


  第三十二条 房地产抵押合同签定后,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在15日内向市房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合同终止时,当事人应在15日内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三十三条 房地产抵押期间,该房地产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由抵押人或第一抵押权人收存。


  第三十四条 已设定抵押的房屋,抵押人如需翻建、改建、扩建或改变使用性质时,必须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同意并同时取得抵押权人同意,但抵押合同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五条 抵押人在抵押合同规定期限内未依约偿还债务,或抵押人死亡且无继承人承担债务的,抵押权人可向市房管部门申请处理所抵押房地产。


  第三十六条 处理抵押房地产所得款项,依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处分抵押房地产的费用;
  (二)支付该抵押房地产的应交税款;
  (三)设定房地产抵押权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支付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款项;
  (四)按清偿顺序偿还抵押人所欠抵押权人的本息及违约金。同一房地产设定数个抵押权的,应按抵押登记先后顺序清偿,同时登记的按各方债权额比例清偿;
  (五)余额退还抵押人。
第四节 房地产交易价格




  第三十七条 房地产交易价格根据不同交易对象实行指令性价格、指导性价格和市场调节价格,由市物价部门、房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安居工程或按政策规定向个人出售、出租福利性或微利性的新旧公房,实行指令性价格。
  以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进行的新旧公房交易、私人与私人之间的交易,实行指导性价格。
  商品房拍卖、非工商业用房出租等其他形式的房地产交易,实行市场调节价格。
第五节 房地产交易市场




  第三十八条 房地产交易市场的主要功能是:
  (一)宣传房地产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法律咨询,抑制房地产投机活动,维护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为交易当事人提供洽谈场所、市场交易信息等服务;
  (三)为房地产交易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合法交易窗口;
  (四)引导房地产经营单位进入市场;
  (五)为房地产抵押、拍卖等房地产流通业务提供营业场所。


  第三十九条 房地产交易场所由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会同规划部门、工商部门根据市场需要合理布局、定点设置,并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第四十条 房地产交易市场实行管理与经营分开原则,主办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以经营者身份参与房地产交易活动。


  第四十一条 房地产交易当事人应在市房管部门办理房屋产权、产籍登记,领取房屋产权证,使用国家房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房地产买卖契约、租赁契约、抵押合同文件,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房管部门有权要求交易当事人就房地产交易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有权审阅有关的原始资料和凭证;负责对交易标的物进行查勘和价格评估(但双方交易价格不受评估价格的影响)。对符合规定者,房管部门应及时办理交易手续。


  第四十二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房管部门进行资质审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方可开业。


  第四十三条 下列房地产禁止交易:
  (一)权属有争议或权证与标的物不相符的;
  (二)权证被明令注销、吊销或因其它原因失去效力的;
  (三)已依法公告被限制的;
  (四)有关房地产债务在当事人之间未达成协议的;
  (五)其它依法限制权属转移的。


  第四十四条 房地产交易当事人、交易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交纳房地产交易的下列有关费用:
  (一)房地产转让,按成交价的百分之二计收,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
  (二)房屋租赁由市房管部门按本办法第四章第二节执行;
  (三)房地产抵押,按所抵押房地产价值的百分之零点五计收,由房地产抵押人承担;
  (四)新建商品房交易,按成交价的百分之六计收,由买方承担;
  (五)其它房地产交易,按成交价的百分之二计收,由买卖双方承担。
  房地产交易中介服务费包括评估费、工本费、手续费、市场管理费、市场设施费等。市房管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再向交易当事人变相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市房管部门收取的费用全额上交市财政。
第五章 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




  第四十五条 本市房屋所有权登记由市房管部门负责,并核发房屋所有权证书,其他任何部门无权印制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四十六条 在依法取得的房地产开发用地上建成房屋的,应凭土地使用权证书向市房管部门申请登记,并核实颁发房屋所有权证书。
  房地产转让和变更时,应向市房管部门申请房屋产权变更登记,并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更换或更改土地使用权证书。


  第四十七条 因处分抵押房地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应按前条规定办理过户手续。
第六章 罚则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给予以下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后果严重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
  (二)房屋出租人隐瞒出租金额、偷漏、拖欠、拒交管理费的,由房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者处以应交费额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其《出租房屋许可证》,责令其停止出租房屋;
  (三)私下进行房地产交易或隐瞒实际成交价格,偷漏和拒交管理费用的,由市房管部门责令补交管理费并对当事人处以应交费用3倍以下的罚款;
  (四)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由市土地管理部门征收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土地闲置费;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五)不按规定进行预售商品房活动的,由市房管部门责令其停止预售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成交额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
  (六)租赁房屋未持有房管部门颁发的《出租房屋许可证》、《承租房屋许可证》的,由市房管部门处以100元的罚款;
  (七)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务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实际成交价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
  (八)违反本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由市房管部门责令补交中介服务费,并对当事人处以实际成交价格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妨碍或阻挠房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影响房地产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房管部门、土管部门工作人员、房地产交易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情谋私、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 房地产交易纠纷,由本市房管部门调解;调解无效的,可向拉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二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对依照本办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拉萨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拉萨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